肺癌患者能活近4年!2025肺癌大会三大突破!
以前一提起肺癌,不少人都会皱眉头。这病不光发病率、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,治疗上还特别“棘手”:咱们亚洲人群里,30%-40%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EGFR突变,小细胞肺癌更是出了名的“恶得快”,很多人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;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又没啥明显症状,75%的患
以前一提起肺癌,不少人都会皱眉头。这病不光发病率、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,治疗上还特别“棘手”:咱们亚洲人群里,30%-40%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EGFR突变,小细胞肺癌更是出了名的“恶得快”,很多人确诊时癌细胞已经扩散;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又没啥明显症状,75%的患
“吃对了饭,不只是补充营养,也是增强免疫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。” ——《癌中食课》
每天清晨5点半,58岁的老李穿好运动鞋,走出家门,开始他固定的3公里慢跑。他不是运动达人,也不是减肥选手,他是一个被肺癌“判了刑”的人。
这些看似轻微的症状,有时正是身体在发出预警信号。尤其是肺癌这一高发疾病,早期症状隐匿,病程发展迅速,极易被忽视。许多患者因忽略了清晨身体的“异常表现”,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。
你以为只是最近睡得不踏实,夜里咳两声,白天有点乏,那可能不是“上火”也不是“太累”,而是身体在悄悄发出求救信号。你信不信,肺癌这个“老狐狸”,有时候就是在你睡觉的时候偷偷露出马脚。
近日,日本一项研究分析了206位接受K药一线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再次证明第一针在早上打的重要性[1]。研究中,第一针在上午11点之前注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43.7个月,而11点后打第一针的患者则只有32.4个月,相差10个多月。
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均位列第一,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(NSCLC,占85%-90%)和小细胞肺癌(SCLC,占13%-15%)。
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(IASLC)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(WCLC)于当地时间9月6日-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。WCLC是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肿瘤学会议,每届都有来自全球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会,共同探讨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前沿诊疗进展。在
2025年6月,一则新闻引发震动:专注于“不吸烟肺癌”研究的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亚裔教授林彦峰,不幸被诊断为晚期肺腺癌(IV期),而他本人也是从不吸烟者(《人物》报道)。林教授所专注的研究领域,正是东亚地区(尤其是中国)的一个特殊高发现象——大量从不吸烟的女性罹患
上海2025年9月9日 /美通社/ -- 勃林格殷格翰在世界肺癌大会(WCLC,2025年9月6-9日,巴塞罗那)上报告了来自Beamion LUNG-1临床试验的新数据和更新数据,该试验评估了圣赫途®(宗艾替尼片)用于伴有激活HER2(ERBB2)突变的晚期
为揭开这个谜团,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,对534名确诊肺癌的患者进行深度走访和问卷调查,试图从生活习惯、职业暴露、环境因素等方面寻找线索。
FLAURA2试验首席研究员、法国古斯塔夫·鲁西肿瘤研究所(Gustave Roussy Institute of Oncology)的David Planchard博士表示:“肺癌治疗的根本目标是延长生存期,同时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。这些令人信服的结果展现了前
可问题来了,梨真的适合所有肺癌患者吗?吃多吃少有讲究吗?吃错了会不会反而“好心办坏事”?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形:家里老人刚做完化疗,亲戚送来一箱雪梨,冰镇后切块给他吃。